《俱舍論》對勘材料( 540 / 591)
標識序號01-26-02:
梵語 |
sa hi śakyate nidarśayitum idam ihāmutreti /uktaṃ bhavaty anidarśanāḥ śeṣā iti //
|
真諦譯 |
釋曰:此色易可顯,如言此色、彼色。由此言故,應知義至所餘非顯。
|
玄奘譯 |
論曰:十八界中色界有見,以可示現此彼差別。由此義准說餘無見。
|
英譯 |
Its place can be pointed to here,there. The other dhātus are invisible.
|
現代漢語釋 |
十八界中色界有見,因其可以顯示在此和在彼的差別。由此義可知其餘的界均為無見。
|
對勘分析:
以四行為一組,每組自上而下分別為梵語、真諦譯、玄奘譯和梵語語法標注。
sa hi śakyate nidarśayitum idam iha amutra iti/
此色 易 可 顯 如言 此 色 彼 色
以 可 示現 此 彼 差別
陽單體 ind 現陳中3單 不定式 中單體 ind ind ind
uktaṃ bhavati anidarśanāḥ śeṣā iti//
應知義至 非 顯 所餘
由此義准 說 無 見 餘
ppp.中單體 現陳主3單 陽複體 陽複體 ind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