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俱舍論》對勘材料
![]() |
|
第194頁 / 共2661頁 | |
|
序號7-67
| 梵語 | yāvac [7-67-1] ca [7-67-2] sa [7-67-3] tatra [7-67-4] prayogam [7-67-5] ārabhate [7-67-6] tāvad [7-67-7] ayaṃ [7-67-8] ṣoḍaśacittam [7-67-9] anuprāpto [7-67-10] bhavati [7-67-11] iti [7-67-12] antarā [7-67-13] na [7-67-14] jānāti [7-67-15] / [7-67-16] |
|---|---|
| 直譯 | 這裡,從加行開始,到第十六心,中間的不知道 |
| 真譯 | 是時於中修彼他心智方便。此修觀人,已度至第十六心。於中間不能得知。 |
| 玄譯 | 若為更知類分心故別修加行,至加行滿彼已度至第十六心。雖知此心非知見道。 |
序號7-67-9 
| 梵語 | ṣoḍaśa [7-67-9-1] cittam [7-67-9-2] |
|---|---|
| 梵語標註 | [N.C.](同位關係)n.sg.acc. |
| 直譯 | 第十六心 |
| 真譯 | 第十六心 |
| 玄譯 | 第十六心 |
序號7-67-9-2
| 梵語 | cittam |
|---|---|
| 直譯 | 心 |
![]() |
|
第194頁 / 共2661頁 | |
|
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