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漢對勘雙語語料庫
語料庫徽标

《法華經》對勘材料

第2280頁 / 共4097頁

序號4-5

梵語 tat kasya hetoḥ [4-5-1] /yac cāsmād bhagavaṃs traidhātukān nirdhāvitā nirvāṇa-saṃjñino vayaṃ ca jarā-jīrṇāḥ [4-5-2] / tato bhagavann asmābhir apy anye bodhisattvā avavaditā abhūvann anuttarāyāṃ samyak-saṃbodhāv anuśiṣṭāś ca [4-5-3] na ca bhagavaṃs tatrāsmābhir ekam api spṛhā-cittam utpāditam abhūt [4-5-4]
現代漢譯 “為什麼?世尊啊!因為我們已經出離三界,自以為煩惱已完全滅盡,並且年邁衰老。世尊啊!於是我們勸導其它菩薩,並且教導(他們)有關無上正等正覺。然而,世尊啊!我們於此(無上正等正覺)沒有產生一絲渴求之心。
新主題鏈,因果複句
護譯 “其諸菩薩所可娛樂,如來勸發多所率化。鄙於三界而見催逐,常自惟忖謂獲滅度,今至疲憊,爾乃誨我以奇特誼,樂於等一,則發大意於無上正真道。
什譯 “所以者何?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,得涅槃證。又今我等年已朽邁,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生一念好樂之心。

序號4-5-3

梵語 tato bhagavann asmābhir apy anye bodhisattvā avavaditā abhūvann anuttarāyāṃ samyak-saṃbodhāv anuśiṣṭāś c [4-5-3-1] [4-5-3-2] apy [4-5-3-3] anye bodhisattvā [4-5-3-4] avavaditā abhūvann [4-5-3-5] anuttarāyāṃ samyak-saṃbodhāv [4-5-3-6] anuśiṣṭāś [4-5-3-7] ca [4-5-3-8]
梵語非連聲形式 tataḥ bhagavan asmābhiḥ api anye bodhisattvāḥ avavaditāḥ abhūvan anuttarāyām samyak-saṃbodhau anuśiṣṭāḥ ca
現代漢譯 世尊啊!於是我們勸導其他菩薩,並且教導(他們)有關無上正等正覺。
護譯 爾乃誨我以奇特誼,……於無上正真道——結果主句
什譯 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——結果主句

序號4-5-3-6

梵語 anuttarāyām samyak-saṃbodhau
現代漢譯 於無上正等正覺。
護譯 於無上正真道。L. ↔介詞短語做補語
什譯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L. ↔介詞短語做狀語

anuttarāyām ⇨ an-uttarā adj.f.sg.L. 無上、最勝。持業釋(副詞關係)。修飾samyak-saṃbodhau。 護譯: 無上。 什譯: 阿耨多羅。
an ⇨ pref. 無。
uttara ⇨ ud-tara adj. 較高的、更上的。ud的比較級。
ud ⇨ pref. 往上。
tara ⇨ suffix , 構成比較級的詞綴。
samyaksaṃbodhau ⇨ samyak-saṃbodhi f.sg.L. 正等覺。持業釋(副詞關係)。 護譯: 於正真道。 什譯: 於三藐三菩提。
samyak ⇨ samyañc adv. 正確的、完全的,音譯作三藐。 護譯: 正。 什譯: 三藐。
saṃbodhi ⇨ saṃ-bodhi m.f. 圓滿的智慧,漢譯作正覺、等覺,音譯作三菩提。持業釋(副詞關係)。 護譯: 正真道。 什譯: 三菩提。
saṃ ⇨ pref. 意思等同 sama,平等的、等同的、正確的。 護譯: 正真。 什譯: 三。
bodhi ⇨ m.f. 覺、圓滿的智慧。 護譯: 道。 什譯: 菩提。

第2280頁 / 共4097頁